人民日报海外版:经济不会重演“花钱买速度”
面对经济下行,市场呼吁放水货币刺激经济的声音又起,多家投行判断央行将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则表示,面对下行压力,我们坚持稳中求进,主动有为,统筹推动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加强政策协同配合,做好政策储备,适时适度预调微调。有关专家认为,中国高层一直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,以往通过宽松货币“花钱买经济增速”的旧戏不会重新上演。
机构预测“降准”
经济增速减缓,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,实体经济融资难,地方债务风险,产能过剩,外贸疲软……当前中国经济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。民生证券的报告描述称,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,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已是必然。从供给端来看,人口红利衰退,储蓄率出现拐点,潜在增速下滑,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。从需求端来看,内部人口结构拐点导致房地产引擎失速,外部全球化红利衰退,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再平衡,导致外需和外资引擎失速。
在很多人看来,经济乏力时,需要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刺激,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大概率事件。摩根大通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2014年将会出现两轮存款准备金率下调,各为50个基点,一次是在第三季度,另一次是在第四季度。
渣打银行报告称,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时机已经成熟,有必要较大范围放松政策以稳增长。
“央行降准是当前对付硬着陆最好的宏观政策”,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其微博上表示,李总理在赤峰市考察提到“经济下行压力不能掉以轻心,适时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”。早前国新办形势吹风会上,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认为适当降准也是一种办法。沈建光认为,“降准并非大规模刺激,只是货币政策从过紧转向中性的必然要求。”
稳健基调不会变
对于“降准”,也有专家和机构持谨慎态度。民生证券研究报告称:“不可否认,如果按照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模式来应对经济下行,央行确实应当此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通过总量宽松拉动总需求。但我们反复提示,在‘新常态’的框架之下,政府的宏观管理思路已经发生重大变化。未来走老路、搞总量刺激政策的概率不高。”
高层一再强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,业内人士分析,在此过程中,货币政策一方面保持定力、维持总量稳定,另一方面定向微调、促进结构优化,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服务。预计未来货币政策既不会放松也不会收紧。
“货币政策不能大幅宽松,因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不断下移,属结构性趋势,并非周期性产出缺口,盲目松银根容易导致通货膨胀,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;货币政策也不宜收紧,因为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,传统行业存在下行压力,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大规模形成,政策要高度关注这个时期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,避免中国经济出现‘硬着陆’。”民生证券报告说。
降准并非灵丹妙药,央行有更多手段推动经济增长。澳大利亚国民银行首席经济师欧思濂认为,如果只是采取数量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,预计中国经济还会出现风险。中国政府更可能采取一揽子计划,而非单独货币政策来保证经济稳定增长,同时避免经济大起大落。
创新比“钱”更重要
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相比,挖掘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,激发创新活力,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当前更为重要。李克强总理表示,持续下好中国经济这盘棋,实现升级是方向,这需要不断深化体制改革,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、创造潜力、创业活力。
民生证券报告指出,未来解决结构性问题必须更多地依靠“开渠引水”式供给管理,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,寓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,把货币政策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。其核心不是通过简单的大规模刺激政策,而是通过改善资本、劳动力、生产资料、制度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供给,激活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,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。
“过去三十余年,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的资本及人力投入,只有30%的经济增长基于创新和生产力的提升。中国经济如果要长期发展,必须加大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。”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黄亚生表示。
黄亚生建议,当前,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,在于改变以政府主导的创新模式,鼓励民间的技术创新与创业。
|